搜索

陈楠生研究员和唐赢中研究员应邀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

时间:2025-11-05 作者:胡章喜 审核:朱晓闻、陈华谱 来源:养殖系 浏览量:

20251029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陈楠生研究员和唐赢中研究员受邀在伟德国际1946bv官网水产楼109会议室为伟德国际victor1946师生作题为“产毒硅藻毒素合成基因的起源与演化”和“中国海域有害藻华藻类生活史和休眠孢囊的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水产学院副院长陈华谱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本科80余人参加。

陈楠生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生态环境与演化生态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迄今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ResearchWater ResearchCommunications BiologyISM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报告中,他系统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在中国近海有害藻华生物的类群组成与遗传多样性、产毒硅藻毒素合成基因的起源与演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唐赢中研究员主要从事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及分子生态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基础调查专项课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PNASScience AdvancesFundamental Research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他在报告中分享了课题组在有害藻华藻类生活史研究方面的多项成果,包括(1)对世界性分布且在中国海域经常形成有害藻华的多种有害藻类如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红色赤潮藻、剧毒卡尔藻、多环马格里夫藻、抑食金球藻等的生活史解析;(2)对中国海域甲藻特别是潜在有毒有害藻华甲藻休眠孢囊多样性的研究;(3)藻华藻类休眠体萌发的原位监测技术新进展;和(4)对甲藻孢囊休眠维持的分子生物学探索。

讲座结束后,两位研究员与在场师生展开了热烈交流。师生们围绕海洋生物监测、毒素合成基因机制、单细胞测序技术、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等前沿问题踊跃提问陈楠生研究员和唐赢中研究员逐一作出细致解答,并分享了科研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与见解。

整场报告持续近3小时,内容翔实、深入浅出,激发了师生们的广泛兴趣。报告不仅全面展示了我国近海有害藻类的物种与遗传多样性、硅藻毒素合成基因的复杂性、有害藻类休眠体(孢囊)的多样性及其原位监测技术,尤其揭示了甲藻休眠孢囊代谢方面的独特机制。陈楠生与唐赢中研究员的研究成果为有害藻华的预警防控与治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